[摘要] ??谪i肚包雞,又名豬肚包雞火鍋、鳳凰投胎。是廣東省傳統(tǒng)的漢族名菜,屬于粵菜系。流行于廣東的惠州、河源、梅州等粵東一帶。廣東客
??谪i肚包雞,又名豬肚包雞火鍋、鳳凰投胎。是廣東省傳統(tǒng)的漢族名菜,屬于粵菜系。流行于廣東的惠州、河源、梅州等粵東一帶。廣東客家地區(qū)酒席必備的餐前用湯,湯里濃中帶清,有濃郁的藥材味和胡椒香氣。
菜品特色
豬肚包雞,又名豬肚包雞火鍋、鳳凰投胎。是廣東省傳統(tǒng)的漢族名菜,屬于粵菜系。流行于廣東的惠州、河源、梅州等粵東一帶。廣東客家地區(qū)酒席必備的餐前用湯,湯里濃中帶清,有濃郁的藥材味和胡椒香氣。
典故
傳在清朝,宜妃剛生完太子,因為宜妃有胃病,產后身體虛弱,乾隆吩咐御膳
房燉補品給宜妃吃,可是她吃什么都沒有胃口,鳳體日漸消瘦。宮里的太醫(yī)想盡辦法做種種名貴補品給宜妃吃,還是無濟于事。乾隆召集太醫(yī)和御膳房,把旨意傳下去,無論用何辦法,都要醫(yī)治宜妃的病。御膳房想到“藥補不如食補”的方法,于是把民間傳統(tǒng)坐月子吃雞湯的做法加以改良,把雞放進豬肚里加上名貴藥材燉湯,宜妃吃后果然胃口大開,經過一段時間飲食調理,宜妃的胃病已痊愈而且膚色也紅潤有光澤,美艷動人。這道菜不僅去病強體,也有養(yǎng)生保健之功效,從此乾隆把這道菜叫做“鳳凰投胎”,就是現(xiàn)在的豬肚雞火鍋,便從此在民間廣為流傳。
食法
首先飲原汁原味的豬肚包雞湯;
著將豬肚包雞斬件后放入湯中繼續(xù)煲5~10分鐘,吃豬肚和雞肉,豬肚爽口異常,雞肉鮮嫩可口,湯的味道更增添了雞的鮮味;然后放入菜干、香菇等干類雜菜,吸收肉味,湯味變得清甜;醉后加入肉丸、鮮雞什、竹腸等肉類,湯水越加濃郁美味。
做法
食材準備
材料:赤小豆500克、白砂糖200克、油菜葉末10克、水發(fā)冬菇1個、
料酒10克、精鹽1.5克、味精1.5克、細干淀粉15克,水淀粉10克,白芝麻25克(焙好),蔥姜水15克。
配料:辣椒(紅、尖、干)15克,大蔥10克,姜10克,料酒10克,醋5克,白砂糖5克,味精3克,花椒3克,花生油30克,香油10克
制作步驟
洗豬肚
1.買回豬肚,先在冷水中浸泡約20分鐘,目的是去除浮在豬肚上的雜質。
2.用粗鹽加面粉再次涂抹豬肚,反復揉搓,面粉可以起到帶去豬肚上面贓物的作用,粗鹽的顆粒抑有此作用。約兩三分鐘后,沖水洗凈。
3.用白醋或米醋再將豬肚揉搓約三分鐘,基本一塊干凈無異味的豬肚就呈現(xiàn)在你面前了。
4.醉后,將鍋中燒開水,將豬肚放進去煮約三分鐘撈起,用刀或剪刀再次刮掉豬肚上殘留的白色肥油。
釀豬肚
1)豬肚洗凈,放于盆中,加入米醋、精鹽反復搓擦,去掉黏液,再剪去里面的肥油,放入沸水鍋中氽燙一下?lián)瞥?,刮凈表面的白皮,再洗凈后,撈出瀝水。
2)豬肉剔去皮,切薄片(或切條)。
3)豆蔻、砂仁、丁香、肉果、大料、桂皮、花椒均碾成面,再過羅。
4)豬皮放入沸水鍋中氽燙一下,撈出刮洗干凈,去掉肥膘,切細絲。
5)將切好的肉片、香料面和豬皮絲同置一盆內,加精鹽、醬油、紹酒、胡椒粉、麻油拌勻。拌好的餡料填入豬肚內,用竹扦將豬肚的口別住。
6)煮鍋置于火上,加適量清水、蔥段、姜片、精鹽、紹酒、醬油燒沸后,撇去浮沫,下入釀餡的豬肚,改用小火慢煮(蓋嚴蓋),煮3~4個小時即熟。撈出后用重物壓至冷卻。食時切片裝盤,表面刷上麻油。
料理要訣:煮釀豬肚時,要用細針扎一下豬肚,以防爆裂。
營養(yǎng)價紙
胡椒
《本草綱目》記載,胡椒有溫中下氣、和胃、止嘔功效。用上等胡椒煲豬肚,加上上等靚扇雞,精制成美味濃湯食用。胡椒豬肚雞火鍋主要針對中氣不足、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、虛寒、胃痛、酒毒傷胃等,具有行氣、健脾、暖胃、養(yǎng)胃、散寒、止胃痛和排毒的功效。
豬肚
豬肚為豬科動物豬的胃。豬肚含有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維生素及鈣、磷、鐵等,具有補虛損、健脾胃的功效,適用于氣血虛損、身體瘦弱者食用。
(百度)